| 加入桌面| 手机版 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商务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大师 » 书法学堂 » 正文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译解(三十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14  浏览次数:940
核心提示:  【原文】自桓、灵以后碑,世多附会为钟、梁之笔。然卫觊书《受禅表》确出于同时闻人牟准之言,而清臣、季海犹有异谈,况张稚

  【原文】自桓、灵以后碑,世多附会为钟、梁之笔。然卫觊书《受禅表》确出于同时闻人牟准之言,而清臣、季海犹有异谈,况张稚圭乎?其《按图题记》,以《孔羡碑》为梁鹄书,吾亦以为不尔。夫《乙瑛》既远出钟前,而稚圭题为元常所书,则《孔羡》亦何足信欤?以李嗣真精博犹误《范式》为蔡体,益见唐人之好附会。故以《韩勑》为钟书,吾亦不信也。

  【译文】自从桓帝、灵帝以后的碑刻,世人大都把它们附会成钟繇、王羲之的手笔。但卫觊书《受禅表》的说法,确实是出于他的同时代人闻人牟准之口的,而颜真卿、徐浩都还持有异议,何况是张稚圭所说的呢?张稚圭的《按图题记》,把《孔羡碑》指为梁鹄所书,我也觉得不可信。《乙瑛碑》既然早出在钟繇之前,而张稚圭还把题作钟繇所书,那《孔羡碑》也一样,怎么能够相信呢?李嗣真那样精鉴博学的人,尚误以《范式碑》为蔡邕手笔,这就越发可以看出唐人是喜欢搞附会的。所以把《礼器碑》指为是钟繇所书,我也是不相信的。

  【解读】笔者十分赞同康氏名碑非尽出名家之手的说法。盖任何朝代,能书者众,流传下来的碑迹,为何一定就是出自那为数甚少的几位名家之手呢?赘述数语,以助康说。故前人之论,不可全信,需多参详相关资料来佐证前人之说。

 
 
[ 书画大师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书画大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合作代理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2012-2013 中华书画大师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蜀ICP备2024106173号  版权所有:中华书画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