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光,云南省宣威市人,196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先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1990年至2004年任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兼任《中国美术年鉴》编委,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学术委员,《现代书画家报》艺术顾问,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副会长等职。陈世光作品《蓝天下》、《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瓶花》、《冰糖葫芦》、《港口》、《村口》均入选全国美展。作品《无题》在首届江苏省山水画展上被授予“学术贡献奖”。 作品《深秋的村舍》荣获首届江苏省美术节“特别优秀奖”。书法作品《陈毅青松诗》、《朱熹春日诗》、《毛泽东词——会昌》、古楹联《闲庭不改风还月,欹案依然易与诗》等先后被中南海收藏。中国画作品《八骏图》、《祁连山下》、《六骏图》、《马到成功》等15件作品先后被中南海收藏。1994年任第八届全国美展江苏展区组委会秘书长、作品评审委员。1994年10月任代表团团长率“江苏省美术家代表团”访问俄罗斯。1997年6月应美国纽英伦艺术学会和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国美术馆邀请赴美、加举办巡展并讲学,被美国波士顿纽英伦艺术学会聘为艺术顾问。1998年3月应巴林国家文化部邀请赴巴林国家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画展。1999年任第九届全国美展江苏省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第九届全国美展水彩画、粉画展区评审委员。1999年9月随“江苏省文联书画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并举办画展。2001年4月任“江苏省文联代表团”副团长访问日本。2004年4月应邀访问韩国并举办画展。2004年任第十届全国美展江苏省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第十届全国美展综合展区组委会副主任。2011年赴台湾举办个人画展,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会见并赠送作品。
垂询电话:13057687486

廖静文为陈世光(左)题词

廖静文题词
书飞墨舞赋骁腾——陈世光笔下的马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世光是一位当代专攻马题材的知名国画家,在讨论他的作品之前,了解一下他的艺术历程是颇有意思的。
陈世光的祖籍在云南宣威,其父陈祖基在清末应殿试为广东候补知县,1951年被中央文史研究馆聘为首批馆员,擅长诗文书法,精于钟鼎文、石鼓文、小篆。家里藏有名人字画,陈世光每日习字以柳公权和父亲的楷书为范本,成年后对黄山谷那圆转流畅、沉静典雅的书法加以研习,亦常常琢磨宋代书法尚意的运笔、结构,陶醉在书法的意境和情趣之中。

陈世光 祁连山下

陈世光 飞龙
马,中国古代的文人又称其为骁腾。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在《赭马白赋》说:“临广望,坐百层,料武艺,品骁腾。”唐杜甫有《房兵曹胡马》诗:“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骁腾常为文学家和诗人借来抒发万里之志、英豪之气,更是中国历代画家描绘的传统题材。比如,唐代韩干、宋代李公麟、元代赵孟頫、清代郎世宁,他们笔下的马,虽然大多是皇室豢养的,入为君王驾鼓车,出为将军靖边野。而另一面,这些马又都俊美和优雅,体态肥硕,或许缺那么一点兽骨风铃。马也是徐悲鸿先生最喜爱的作画素材,他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等历史阶段,毫无疑问,徐悲鸿画的马,充满了他对那个时代的关切和时代的寓意,也投射了他为人生而艺术的激情,代表了民族抗争的心理呼唤。无论是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徐悲鸿都赋予了激昂充沛的生命力,他的感情寄托与期盼和马的形象融为一体。陈世光仰慕徐先生的人格魅力,勤勉地学习和传承徐悲鸿画马的技巧,努力探寻自己的风格面貌。经过10多年的以马为师,以古人为师,终得“此马非凡马”,取得了今日之成绩。当然,在这过程中,他自幼受到家庭的传统文化熏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世光 马到成功
1997年陈世光创作的《战争年代中的周恩来同志》,是为纪念周总理一百周年诞辰书画作品展潜心而作,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友人艾德加·斯诺为周恩来拍摄的一张经典照片《到达陕北后的周恩来》,以苏区的吴起镇为背景。它真实记录了周恩来戎马生涯中威武和精练、智慧和坚毅的瞬间。陈世光这幅以摄影为范本的中国画,运用西画素描技法,将周恩来“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于画中。周恩来的坐骑是一匹膘肥健硕、气宇不凡的灰色骏马形象,展示了陈世光书法线条的笔墨功力,又兼有西画素描光色造型。时隔10年,陈世光的另一幅画《马到成功》参加了2008奥林匹克美术盛会。画中有6匹骏马,落款有唐代李贺赞马之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在诗、画和书法互相衬托的布局中,在诗境、词境里面,仿佛有天马行空之感,书法的妙境则通过笔墨下的马传递出飘逸遒劲的情致。
透过陈世光的艺术成就,我们看到他在绘画创作上成功转换的路程和在中西融合上取得的成功。画家既谙熟动物的解剖结构,掌握扎实的造型功力,又举重若轻,用大写意的笔墨表现马的力和美,并通过诗书画三位一体的表达方式,把描绘客观对象、表现主观感情和书法用笔的情趣统一在一起。这是陈世光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也是他绘画创作价值之所在。

陈世光 青青河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