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手机版 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商务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大师 » 走近名家 » 正文

我所知道的冯大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15  浏览次数:855
核心提示:  伏虎草堂主人冯大中与共和国同龄,辽宁本溪人,出生于矿工家庭。他完全凭借自学成就为一代大画家,尤以虎画闻名。赵朴初早年

  “伏虎草堂主人”冯大中与共和国同龄,辽宁本溪人,出生于矿工家庭。他完全凭借自学成就为一代大画家,尤以虎画闻名。赵朴初早年在中国美术馆观其展后曾赋诗赞曰:“画坛有猛虎,大中堪称王。”杨振宁在香港观展时说:“有美术评论家说你的虎‘前无古人,后启来者’,我看是中肯的。”

  因为工作关系,我与冯大中相知相交好多年,经常去拜访他,与他交流探讨,还看过他作画,耳闻目睹他的学养、为人和爱心,令我心生敬佩。冯大中曾说:“我是命运的宠儿,不见得比别人更聪明,别人也不见得比我不勤奋,然而命运确实赐予我很多。”

  冯大中在艺术上追求至高境界。他对同道说:“我想追求那种神品、逸品的艺术境界。要追求这些品质,就得抛去物欲那些东西。我就是要为我的艺术而画,这样才能画好,能保留我们这种风骨气质的一定要保留,绝不能因为某些东西而失落了人文精神。”他在艺术上主张“作工笔时要有意笔的韵致,作写意时一定要有精微的笔情。”他还特别擅长山水,并创有“冰裂纹皴法”,或泼彩,或留白,或擦或点,或皴或染,使画面雄浑野逸,苍润博大,远看有势,近看有质。冯大中的成名作是山水画《苏醒》,1984年与宋雨桂先生合作,这幅作品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冯大中特别注重写生,登华山、攀长白、临渊池、赴幽谷,即便写生一棵古树、一块岩石也会多用几倍时间写就,从不同角度用线反复勾勒,认真刻画其结构特点,包括不同质感的微妙变化。2008年创作的《高山景行》的灵感,就是来源于几十年前到千山写生那个本子里找到的松树原型。

  冯大中临摹画也是出了名的认真。在画室,他不仅反复阅读古人画册,而且常常数十遍地临摹一幅古画。八大山人的《杨柳浴禽图》,五尺、六尺、八尺宣纸,坚持临摹60多遍。情酣之时,他索性解衣盘礴,一挥而就:“杨柳春风拂苦心,孤禽沐羽墨难皴,老夫磨透眉纹砚,追到神魂方解禁。”直至心灵与古画对接,了然于心才罢手,那种酣畅和执着是双栖双生的。他笑着说:“作画期间,我真是食卧均在画室,连日足不出户,我老伴非要动用武力才能把我赶出画室。”

  冯大中同情弱者,满怀爱心。河南省民权县王公村全村1300人,有500人画工笔虎画,声名鹊起,成为有名的“中国画虎第一村”。他们把冯大中的虎画临了又临,技法相当娴熟。冯大中在去王公村之前,听说有人造他假画非常生气,结果看到全村放下锄头拿起笔杆,一派人文绿色新农村的景象,没有打麻将、赌博等不良风气,还解决了就业问题,他释然了:“我感觉我做了点贡献,从佛家的观点看,是我的功德。”他非常乐意指导当地农民画画,曾两次深入田间地头辅导。他说:“从艺术和学术的角度,农民画始终是农民画,积极鼓励他们一定要保持那种质朴的画风才着实可贵。”

  冯大中幼年生活艰难,所以对社会底层的苦痛感同身受,于是捐款捐画资助他们,为慈善事业而孜孜不倦。他曾经携手“思源爱心火炬基金”捐出一幅珍贵的《君临山野》,在上海拍得善款68万元,全部用于农民工子女就学和就业。2007年他为家乡修路建桥捐款38万元,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捐画30万元……这些年,冯大中先后捐款或者通过捐画拍卖筹得善款300多万元,用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2007年,辽宁本溪市委市政府授予他“突出人才贡献奖”。他还将10万元捐给本溪市第一中学设立“冯大中奖学金基金”,用于奖励那些在德智体方面表现突出的贫困学生,先后有120多名品学兼优、家境困难的学生得到资助。

  人生的境界是可以无限延伸的,人生的修为也是无止境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心灵能行多远,能悟多深。冯大中因有宁静之怀抱,方有致远之道路,他以“高山景行”为自己设定了人生高境——“纵横天下知深浅,山外有山路更长”。(附图为冯大中《长白细雨》)

 
 
[ 书画大师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书画大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合作代理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2012-2013 中华书画大师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蜀ICP备2024106173号  版权所有:中华书画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