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手机版 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商务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大师 » 书画文化 » 正文

藏在故宫:古画中的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5-20  浏览次数:1147
核心提示:《李图南听松图像》松树以其坚忍不拔、傲霜斗雪的品格,为历代画家所喜爱。不论在山水画中,还是在花鸟画中,松树都是常被描绘的
 

《李图南听松图像》

松树以其坚忍不拔、傲霜斗雪的品格,为历代画家所喜爱。不论在山水画中,还是在花鸟画中,松树都是常被描绘的景物之一。文人墨客常常借松树的品格咏物言志,抒发情感。

松树除具有其品格上的象征意义外,其耸立参天,峭壁横挂,多姿多采的形式美也是吸引画家的一个重要因素。大自然中的松树千姿百态,或如虬龙飞凤,或如仙人老叟,给画家无限的想像空间和发挥笔墨的天地,所以才有苏轼笔下“龙蛇百尺姿”的奇态,郑午昌笔下“奔腾过云彩”的雄姿。

《李图南听松图像》卷,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禹之鼎、王翬合绘,纸本,设色,纵30.8cm,横133.3cm。

本幅绘李图南肖像,卷首王翬隶书题:“听松图”。下钤“耕烟散人”印。款署:“广陵禹之鼎写照。”下钤“禹之鼎”、“慎斋”印2方。末款署:“岁次丁丑小春上浣为简庵先生布景。耕烟散人王翬。”下钤“石谷子”、“王翬之印”印2方。左下角钤禹之鼎“必逢佳士亦写真”印。前后隔水钤有“颐寿堂印”、“觯斋”、“范阳郭氏珍藏书画”等收藏印多方。

图中人物出自禹之鼎手笔,山水补景为王翬所绘。山水清逸,玉树临风,湖山幽远,李图南坐于树下石上,神态安详宁静。据图上王翬题可知此图创作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画中人面相清俊,年纪尚轻。禹之鼎在创作此幅肖像画时年届50岁,正是其创作高峰期。此图主要以白描手法表现,只是在人物面部用极淡的色彩略加烘染,衣纹用笔流畅,较好地表现出丝织品的质感。王翬补绘山水笔墨松秀,揖让有度,既突出了山水清逸之景,又将人物寄情山水的文人特质怡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图中人物与王翬的水墨山水相配合,相得益彰,清逸之气溢于画卷。两位大师之笔融于一图,构成了一幅古代肖像画的艺术精品。 (撰稿人:马季戈)

 
 
[ 书画大师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书画大师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合作代理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

2012-2013 中华书画大师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蜀ICP备2024106173号  版权所有:中华书画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