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愚公移山》人物为何多是印度人
日期:
2018-01-26 16:41
声,成为救亡图存的呐喊。《傒我后》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情怀和反思现实的社会价值。
1937年,徐悲鸿随中央大学入蜀,目睹蜀中百姓的生活困境,他疾笔创作了中国画《巴人汲水图》和《巴之贫妇》。画作上他题写了一篇自作诗: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忝血汗熬。诗文充溢着徐悲鸿对于当时百姓生活凄苦的同情和悲愤之情。
这幅画描绘的是当时蜀地人民汲水的场景。当时百姓的生活用水都要从江中汲取,背着沉重的木桶,再装上满满的水,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走回家去,有时甚至要往返多次。这样一个生活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