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艺术教育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教什么”是由培养人才的目标决定的,“怎么教”是由教师方法与教学对象决定的。在检查研究生艺术教育的教学环节过程中,会经常发现,教师指导研究生如指导本科生一般,画画、练琴、排戏、唱歌……与大学没有太大的区别,仍在延续大学本科教学的惯性。特别是在对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培养中,有时没有很好地区分培养目标,缺少明晰的培养方案,更没有把设定目标体现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造成学术无“学”,专业不“专”,这种现象的普遍性,令人忧心。
笔者听说,有的学校招收地方戏曲方向的艺术专业研究生,但却没有师资——教师主要是理论研究、美学研究出身,而且招来的本科学生完全没有专业基础,既不会唱也不会念、做、打,导致教学无法组织。面对这样的咨询,答案只有一个:立即停招。因为教、学都不具备艺术硕士办学的条件。由于对艺术专业硕士、学术硕士培养目标的不清楚,产生了在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情况下招生的现象,这是毫无理性的办学行为。
理性审视艺术学门类下的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电影学、音乐与舞蹈学和艺术学理论5个一级艺术学科的建立、专业设置、课程搭建、学科框架及人才培养,不难发现,其艺术知识体系的传承、更迭、创新,较其他门类学科相对薄弱。这需要艺术教育工作者潜心研究、埋头耕耘,做好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否则,独立门户的艺术学门类,也有可能在经验依赖、无序存在中陷入混乱,无法建立自己的学科品质与学理品格。
如今,“艺术教育办学热”在全国持续升温,艺术学门类学科另立门户后,有很多艺术学博士点、硕士点良莠莫辨、乱象丛生。笔者认为,应理性对待艺术学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因为我们不仅需要一个艺术教育自省的大环境,更需要艺术教育的自省意识、质量意识、特色意识、内涵意识及个性意识,就像专业硕士和学术学士各需在“术”与“学”上有所侧重一样,“术”的训练提高主要解决方法、技能、技巧问题,“学”的教育培养主要贯通学习者对“术”的历史演进、文化形成、理论总结的认知和研究能力,要分类指导、区别发展。
艺术学作为第13个门类学科获得了独立资格和发展自由,更应该从艺术研究生的办学标准、质量监控、人才尺度等方面入手,从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入手,结合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联盟的相关会议精神去积极开展工作,制定相关质量标准,规范办学行为,动态监控分类培养指标,使研究生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